Follow us on Facebook

技術提供:Blogger.

Sample text

Text Widget

Sample Text

Ads 468x60px

Need an Invite?

Want to attend the wedding event? Be our guest, give us a message.

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* 訊息 *

Followers

Featured Posts

Social Icons

Blogroll

Pages

Follow us on FaceBook

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

每逢農曆初二與十六這兩日,常見到營商業者,在大門口擺設供品香案酬謝神靈,此為“做牙”,也是俗稱的“拜門口”。 做牙所拜的對象為: 1.當地的福德正神及其兵將, 2.路過的鬼魂,俗稱門口公。 供品:肉食(雞魚肉),水果,菜餚。 早期農業社會,自己種菜,自己養牲畜,但由於社會普遍貧窮,這些物品通常被用來以物易物,換購米糧之類,所以雖然有養牲畜,卻是不常吃到肉食,故能以此獻祭也被視為一種大禮。 做牙祭拜時間約是下午3點以後,一來因為祭拜的對象有路過的鬼魂,所以傍晚陽光稍減時才進行祭拜。二來,做牙完成後,可以順勢作為晚餐之用。但目前常看到中午12點就開始燃香,以現代角度,這無法說有甚麼對錯,畢竟很多習俗是源自習慣,並非有書冊規則強制記載。 這種每個月兩次的經常性拜拜,對於當前外食掛帥的社會,準備肉食與菜餚可能會是一件非常捆擾的事,所以漸漸有以水果與餅乾來替代。(當然還有更簡化的,所有東西丟一起,要尬意甚麼,自己去孝孤) 早期作牙擺設為: 最前面是香爐,香爐後擺設七組杯筷,杯筷後置牲禮(因為是最大禮,所以得放在所有供品的最前面,以示隆重。),再來的空間就放置水果與菜餚之類。...
相傳十二婆姐為臨水夫人陳靖姑的三十六位宮女,專司婦女註生保胎,護產安胎,除妖解厄,驅煞除病,並職司幼兒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著青驚、半夜罵罵號和病痛等。十二婆姐陣中,婆姐們左手持傘,右手拿扇(一說持驅邪虎牌),頭帶婆姐面具,收驚時以扇子輕拍信徒頭頂,動作輕柔,猶如母親撫觸孩子一般。 組成共十四員,包含十二位婆姐,婆姐囝仔與婆姐母。 婆姐母,肩扛黑傘,手持拐杖,與婆姐囝仔穿梭陣式之間,為照顧婆姐囝仔的人。 婆姐囝仔為三宮方四娘的小孩,因方四娘改嫁,才將孩子託給婆姐母照顧,但孩子吵著要找娘親吃奶,所以婆姐母才有帶著孩子去見方四娘,穿梭陣式之間的畫面。 十二婆姐主掌: 註生、註胎、監生、抱送、守胎、轉生、護產、註男女、送子、安胎、養生、抱子。 故有以下幾種組合與名稱: 一. 總管陳大娘、二宮黃鸞娘、三宮方四娘、 四宮柳蟬娘、五宮陸九娘、六宮宋愛娘、 七宮林珠娘、八宮李枝娘、九宮楊瑞娘、 十宮董仙娘、十一宮何鶯娘、十二宮彭英娘 二. 註生婆姐陳四娘、註胎婆姐葛四娘、監生婆姐阮三娘、 抱生婆姐曾生娘、守胎婆姐林九娘、轉生婆姐李大娘、 護產婆姐許大娘、註男女婆姐劉七娘、送子婆姐馬五娘、 安胎婆姐林一娘、養生婆姐高四娘、抱子婆姐卓五娘 十二婆姐,在網路查得資料,依"福建閩部別記"說法,陳靖姑(附註1)替閩王王廷彬解決妖患,並救出皇后與三十六位宮女。閩王感恩致謝,賜贈三十六名宮女予臨水夫人為徒,職司婦女幼兒生養拉拔,故稱三十六婆姐。另一說則是,三十六婆姐為陳靖姑收伏的三十六個妖女。 現今十二婆姐陣出陣編制為三十六人縮編為十二人。...

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

代天府 理陰陽 但願善遷惡改 一道修真消末劫 巡狩間 分黑白 非因紙獻錢燒 百般貢媚免災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