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逢農曆初二與十六這兩日,常見到營商業者,在大門口擺設供品香案酬謝神靈,此為“做牙”,也是俗稱的“拜門口”。
做牙所拜的對象為:
1.當地的福德正神及其兵將,
2.路過的鬼魂,俗稱門口公。
供品:肉食(雞魚肉),水果,菜餚。
早期農業社會,自己種菜,自己養牲畜,但由於社會普遍貧窮,這些物品通常被用來以物易物,換購米糧之類,所以雖然有養牲畜,卻是不常吃到肉食,故能以此獻祭也被視為一種大禮。
做牙祭拜時間約是下午3點以後,一來因為祭拜的對象有路過的鬼魂,所以傍晚陽光稍減時才進行祭拜。二來,做牙完成後,可以順勢作為晚餐之用。但目前常看到中午12點就開始燃香,以現代角度,這無法說有甚麼對錯,畢竟很多習俗是源自習慣,並非有書冊規則強制記載。
這種每個月兩次的經常性拜拜,對於當前外食掛帥的社會,準備肉食與菜餚可能會是一件非常捆擾的事,所以漸漸有以水果與餅乾來替代。(當然還有更簡化的,所有東西丟一起,要尬意甚麼,自己去孝孤)
早期作牙擺設為:
最前面是香爐,香爐後擺設七組杯筷,杯筷後置牲禮(因為是最大禮,所以得放在所有供品的最前面,以示隆重。),再來的空間就放置水果與菜餚之類。...